FREE HD XXXX MOVIE APP_成人国产精品_小鲍狗视频

農技體系有力支撐農業現代化

   日期:2024-05-21     瀏覽:38     評論:0    
核心提示:水稻體系研發了龍粳系列品種,占黑龍江省水稻總面積的50%;大豆體系培育的品種占全國推廣面積50%以上;蛋雞體系使國產品種市場占
 水稻體系研發了“龍粳系列”品種,占黑龍江省水稻總面積的50%;大豆體系培育的品種占全國推廣面積50%以上;蛋雞體系使國產品種市場占有率從20%提高到60%以上;蝦蟹體系打破南美白對蝦良種對國外進口的依賴……這是日前召開的全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傳來的消息。

自2007年起,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以農產品為單元、產業鏈為主線,覆蓋從產地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從研發到市場各個環節。目前,該體系已涵蓋近200種主要農產品,突破共性技術、集成關鍵技術、熟化配套技術,共研發1.1萬多個新品種、8600多項新技術和1400多項新工藝、新產品、新裝備,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據統計,農業農村部推介的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一半以上是由該體系研發的。

產業鏈創新鏈融合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領域存在著條塊分割、資源分散、低水平重復、分工不明、協作不力等問題,尤其是農業科技和產業經濟之間缺乏有效鏈接機制,一方面導致許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閣,沒有得到有效轉化;另一方面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這既制約了產業發展,也呼喚著創新變革。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在全國范圍內集合了800多個科教和企事業單位的2700多名專家,圍繞產業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每個體系分為遺傳育種、產業經濟等6個領域,每個領域設置若干科學家崗位,并在主產區設立若干綜合試驗站,每個綜合試驗站按照1∶5的比例,輻射所在地周邊縣(區),形成了覆蓋全產業鏈的技術團隊。

“制約我國玉米高產育種的主要瓶頸是優異種質匱乏。”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新海說,體系牽頭組織,地方創新團隊參與,對接企業協作,建立了四大區玉米種質改良與創新型育種技術體系,努力破解高產玉米種質匱乏問題。通過崗位上的科學家設計基礎群體,試驗站組成聯合測試網,持續創制優異新種質。截至2022年,共創制優異育種新材料890份和優良自交系390個。

國家柑橘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說,國家柑橘體系聚焦產業重大問題,從品種選育、產業布局優化、栽培模式改變到產后保鮮技術各環節開展研究和示范。從技術上實現鮮果供應期從4個多月到全年四季的跨越。體系支撐了柑橘產業近10年來的健康發展,讓柑橘成為我國第一大水果。

10余年來,50個體系研發組裝各類中試線500余條、生產線900余條,大幅度延長了農產品產業鏈條,有效帶動了農業綜合效益提升。

科研與生產緊密銜接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認為,體系之所以能取得這么多成績,原因有多個方面:一是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支持機制,通過中央財政穩定支持,營造了潛心研究、專心服務的氛圍。二是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推動跨學科融合,充分體現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加工等重點領域之間的互動性。三是聚焦產業綜合性重大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分工協作,變單項研究為系統研究、變單點突破為多點集成。四是推動科研生產緊密銜接,在全產業鏈進行技術集成,在主產區開展轉化應用,促進成果落地。

圍繞產業需求,單個體系不斷優化內部合作機制。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存祥說,大豆體系已實現崗站對接和站站互作,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交流、信息互通。

推進聯合攻關是近年來這一體系發展的重要方向。“十四五”期間,設立了種業創新、耕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綠色低碳、智慧農業、產業經濟5個跨體系的橫向共性創新團隊,著力解決重大行業技術問題,形成“共性問題從各體系中來、共性成果應用于各體系”的機制。此外,不同體系間也在加強技術合作。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也成就了一個個致富產業。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吉林省白城市農業科學院院長任長忠說,10多年前,燕麥蕎麥規?;庸て髽I不到20家,產值僅30億元;如今,規?;庸て髽I已有150多家,產值超200億元,燕麥蕎麥產業的騰飛得益于體系不斷完善。

縱向協同橫向合作

全國31個省份參照國家體系組織模式,立足本地優勢產業,陸續啟動了省級層面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創新團隊,4500多名專家參與其中,構建了體系建設新格局。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李德明說,目前吉林省有國家體系首席科學家1名、崗位科學家35名、綜合試驗站34個,覆蓋31個體系。省體系始建于2009年,在全國起步最早,涉及農產品種類35個。國家和省體系團隊專家聯合培育出“翔玉998”“吉粳816”“延黃牛”等一批突破性品種,推廣了保護性耕作、水肥一體化等一批重大技術。在縱向協同上,組織近50家單位開展全產業鏈科技攻關,實現“國家隊”和“省隊”協同。在橫向合作上,圍繞11個領域47個研究方向,聚焦產業難題,打破部門界限。通過多部門協作、產學研聯動,實現國家體系和省體系有機融合。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姜衛良介紹,今年山東省組織體系研究制定小麥、玉米、大豆、花生4類作物生產技術意見,每名專家承包不少于100畝技術指導區,輻射帶動周邊不少于1000畝,此外,近日發布了糧油作物單產提升十大技術。同時,山東增設了大豆、鹽堿地農業、生態農業、現代耕作制度4個體系。優化調整后,山東省體系數量將達到31個,包括640多名專家,涉及170多家單位,服務產業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吳孔明看來,體系最大的創新就是圍繞產業重大問題,推進大聯合大協作。國家和省級科技體系的共同目標都是立足國情農情,遵循科技規律,服務產業發展。要讓所有的資源配置都圍繞產業流動起來,形成整體創新合力。

 
打賞
 
更多>同類農業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農業資訊
點擊排行